《建言献策参考》19期·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
内部资料
建言献策参考
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第19期
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
2010年6月27日,欧美同学会举办了“2010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座谈会围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等主题,邀请海外大批高层次人才代表与会交流沟通。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战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以及欧美同学会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海外代表积极为完善国家人才政策建言献策,现将有关观点和建议归纳如下,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一、国家人才战略应主要发挥导向型和服务型作用,重心是完善基本政策体系,改善人才整体的环境、土壤、氛围,但要避免替代市场和用人单位执行某些具体职能。与会专家认为,“千人计划”在海外已有巨大影响,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与人才使用单位相结合,同时也注重用人单位和市场的人才资源配置作用,着重加强了绿卡、签证等服务职能;最大的意义则在于推动全国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围,推动中央各级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完善相关人才机制与政策,推动从政府到社会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最终改善了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土壤、氛围。因此,政府未来实施人才战略以及出台人才引进计划,也需借鉴类似的成功经验,更多发挥导向型和服务型的作用,毕竟政府无法解决市场直接影响创业型人才创业成败的问题,也无法代替用人单位对人才进行实际管理的职能等,也只有国家、用人单位以及人才三方共赢,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二、政府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除了重视海外留学人才与华裔人才之外,也可以考虑其他外籍高端人才,重要的是所能做出的贡献。与会部分专家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正是因为多年来聚集和使用了全世界大多数顶尖人才;而二战后爱因斯坦等世界级科学家移民美国并进入高校,也提高了美国本土人才培养的能力。中国已是区域大国,未来需要成为包括知识、经济等各领域的世界大国,就需要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来支撑这一战略目标,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土最优秀的人才以及海外留学人才与华裔人才。英语纳入义务教育已持续多年,我国也日渐具备使用英语国家人才的社会环境。当然,中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毕业六百多万大学生,因此不能彻底放开移民,主要针对高端人才以及能创造大量知识岗位就业机会的人才,而非一般性高学历的外国人才。
三、除了高端人才外,人才引进计划还应注意人才团队引进的需要以及具有潜力与能力、处于事业发展期的中青年优秀人才,考虑出台“青年人才千人计划”或“青年杰出人才计划”,作为“千人计划”的分支或补充。与会部分专家认为,许多中青年人才在科研单位、机构已获得中高级职务,并成为了技术核心,成果出色、产出颇丰,能力符合人才引进计划的要求,但欠缺或可能晚几年才能获得终身头衔与职位,这批人却可能更有事业发展心,彻底回国更少家庭顾虑。因此,政府应把这一群体纳入人才引进计划。同时,有时人才团队引进更能发挥效用,而团队中往往领军型人才只有少数几个,还有许多核心的骨干型人才同样重要。因此,出台“青年人才千人计划”或“青年杰出人才计划”作为“千人计划”的分支或补充,非常必要。
四、针对创业人才的特点以及部分特殊人才的特殊情况,政府应考虑出台一些支持“人才环流”的引进计划,作为“千人计划”的补充。与会部分专家认为,“千人计划”本身尤其是对科研、教育机构的人才,应该坚持全职要求。不过,同时有些人才在国内与海外之间进行“人才环流”,传递前沿的技术与理念,往往比彻底回国贡献更大;还有些在国外有主流影响力甚至可以影响当地政策变化的高端人才,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留在海外发挥“民间外交”、“国际宣传”等作用;另外,尤其创业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资金、项目、技术的回来。尽管政府已有一些支持“人才环流”的人才计划,但明显与“千人计划”重视程度不能比拟,应出台更明确的相关计划作为类似“千人计划”这样重要计划的补充。
五、政府的人才引进计划应特别注意人才与项目、工作的结合,建立完善的前期评估与后期监督的体系,避免资金的浪费。与会专家认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肯定都需要资金来展开工作,创新型人才需要科研经费的支持,创业型人才需要投资和融资的支持,同时,待遇也确实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包括资金等各方面工作和生活的配套支持。但是,生活配套应主要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工作配套则应与项目、工作、成果结合起来,资金应是在项目中出资、工作中提供待遇、成果中奖励,通过科研经费、项目补贴、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来支持,可以提高待遇,但少发一些“安家费”,避免浪费国家资金。如果没有具体可行的项目,没有工作并带来成果与贡献,就首先要大量的安家费,就不一定是真正想报效祖国的人才,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这方面,专业完善的评估体系非常重要。另外,引进人才目的是期望人才发挥才能后对国家有所贡献,过去的成果只能证明具备引进的资质,而非代表已经做出贡献,因此还应建立后期长期的跟踪、监督体系,没有开展具体工作和项目,没有成效,可以获得荣誉性头衔,但不应给相关经费。
六、人才引进计划还应注意人文学科尤其高级管理、政策研究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崛起”,是去适应同时改善国际主流价值体系以便有利于自身国家利益,还是只去适应国际主流价值体系?部分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不只是需要国际化的人文学科人才,仅仅从经济角度考虑,中国也需要引进大量优秀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需要能够发展传媒、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服务经济的文科领域人才。从国家角度考虑,改革开放意味着要借鉴合理的国外政策,社会进步也需公共政策的完善。而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公共政策为主的政策体系的完善,不只是来自政府的努力,相当部分来自于智库的政策研究,提出并经过社会民意的讨论,最后形成可供政府采用的储备政策,这些都需要政府重视国际化的、熟悉东西方政策体系的政策研究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