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媒体

动态

  • 动态详情

人才“逆差”智库策

字体大小 [大][中][小]2013-07-04 10:22:48  作者:zhaoyingxi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新任期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加速推进此前搁浅的“移民新政”,明确提出未来的移民政策将向国际理工科人才和在美投资创业者倾斜。奥巴马不仅在就职演讲上着重强调移民改革重要性,而且在随后的国情咨文以及白宫会谈中多次表示将此作为政府的优先议程。

    不仅如此,近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之弟杰布·布什出版专著《移民战争》,呼吁共和党放缓态度,将移民政策引向公正、理性的道路。“在放松专业人士和高学历留学生的签证配额限制、取消职业移民的国别配额限制等方面,一直矛盾不断的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罕见地保持了一致意见。”长期关注人才战略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在最新的《建言献策参考》中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美国移民政策将会有重大调整,全球人才竞争将更为激烈”,这一本土的民营智库指出,“如果美国取消相关配额限制,我国将会有大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留学生滞留美国,这对我国吸引和留住人才构成巨大的挑战”。

    人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三个浪潮:一是货物流动,二是资本流动,三就是人才流动。”2011年11月在世界银行内部中国人才专题讲座上,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表示,“世界的人口流动将越来越多的是人才流动,即留学生、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和全球创业潮流动。”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繁荣和“世界工厂”的奇迹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跨区域流动,超过两亿的农民工从家乡向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流动,同时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在全国各大城市流动。王辉耀认为,上述情况似乎走到了拐点,未来中国也需要同发达国家一样,依靠国际人才流动带动创新,从而产生新的增长点。

    在新书《移民潮——中国怎样才能留住人才?》中,他列举道:“全球已有两亿多人不在出生国工作,其中大约有九千万是通过技术工作签证、留学签证、技术移民前往国外,而且规模和比例上都在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移民海外的新华侨华人超过600万,海外留学生超过200万。“中国已然成为人才流动大国,需要国际人才流动话语权。”王辉耀说,“如今的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对应有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流动对应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国际人才流动目前却没有任何国际组织予以对应协调工作。”

    “我们建议成立一个新的WTO(World Talent Organization),即国际人才组织,以组织、协调、管理国际人才流动事务。”但要实现这一大想法,还得从一个个研究做起。通过与国家外专局、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研究合作,王辉耀希望先解剖一个案例:中国和加拿大间的人才流动有什么特点?“如果双边模式研究清楚,便可推广至中澳甚至中美和中欧,再将双边逐步向多边拓展,最终实现国际人才组织框架模式。”

    人才战争

    诺曼底登陆前夕,罗斯福采纳时任国家科技局长万尼瓦尔?布什建议,组建“阿尔索斯”突击队发动“人才战争”,俘虏德国、意大利那些优秀的世界知名科学家,搜集技术情报与资料,劝服其加入美国籍,为美国工作。

    二战前,德国诺贝尔奖科学家总数几乎是美国的三倍,但人才战争半个世纪过后,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40%来自美国,超过70%的诺奖得主在美国工作。

    “人才战争争夺的是那些能够左右世界经济、军事、金融、能源、科技等所有重要领域命运的顶尖人才。科技与知识由人而来,知识经济实质是人才经济,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人才战争的成败,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向世界的命运。”王辉耀这样看新时期下的人才争夺战。

    与战时不同,和平时期争夺人才的战略武器由入境、签证、居留、绿卡、入籍等外国人入境和居留政策体系构成。据王辉耀介绍,美国已将人才签证作为其签证种类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别,每年发放专业人才工作签证8.5万张,人才移民签证14万张。如果奥巴马移民新政获得通过,上述数字将进一步上升。

    不仅美国,自从英国皇家学会提出“人才流失论”以来,欧洲各国相继加入全球人才争夺竞赛。2000年德国实施“绿卡工程”,2007年法国实行“优秀人才居住证”和“外派职员临时居留者”制度,2008年10月英国也开始执行新的“记点积分制”移民政策。

    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人才争夺的重要性。近年,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开放双重国籍,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2008年,中国也开始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纳以留学人才为主体的海外人才。

    然而,现阶段的人才战争中,中国似乎并不占优势。1978年至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224.5万人,同期留学回国人员仅为81.84万人,大部分高端人才选择留在海外。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

    美国的科学与工程学博士近35%来自国外,其中中国内地占22%,居首位。美国《科学》杂志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而这些在美拿到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内地学生们,毕业五年后的留美比例高达92%。与美国等国家大发人才绿卡相比,中国自2004年出台绿卡制度以来,年平均批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不足600。

    平衡人才逆差

    中国如何创新和优化人才制度,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实现强国梦?中国需要在国际人才政策与环境方面做出突破。作为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希望能提供一些更大胆的设想。

    第一,拓宽绿卡发放范围。目前中国绿卡门槛较高,须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连续任职满4年、4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3年且纳税记录良好,或者是“千人计划”人才。日本、韩国等国家发放绿卡没有职务要求。中国需要降低绿卡门槛,扩大发放范围。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试行国际通用的量化评估体系,依照所需人才的行业、专业和学历来设置签证,遴选外国高端移民。

    第二,提高在华国际人才的比例。过去十年里,所有发达国家在吸引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上都翻了一倍至十倍。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带来大量的创新和创业。而在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国际人口比重不及0.5%。国外留学生在华的比例不足中国在校大学生的0.4%,而国际上这一数据普遍为5%至10%。

    第三,设立专门的移民事务管理机构。外籍人才来中国大陆工作,必须办理外国就业证或外国专家证、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及居留证等。三证分立,程序繁杂,带来诸多不便。建议建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外籍人才筛选、评估、签证、居留与移民的事务。

    第四,探索发放“海外公民证”和“海外华裔卡”。中国人才绿卡制度,除了“千人计划”以外,目前还尚未涉及海外族裔人才、海外留学人才、外国来华留学人员这三个特殊群体。建议在没有开放双重国籍政策下,针对原籍中国(本人或父母曾拥有过中国籍),具备硕士学历,或在国内纳税超过一定额度,或具备高层次人才标准,或在边远地区工作且保持一定收入者,直接申请“海外公民证”,或发放相当于绿卡的“海外华裔卡”。

    第五,评估修订国籍法。纵观国际,双重国籍或类似宽松措施已经成为国际人才竞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这有利于在全球化时代吸引海外人才、资金、技术,增强海外人才归属感,不仅可以争取第一代,还可以争取第二代、第三代海外华人人才来中国服务。

    只有将国际人才战略提至国家议事议程,中国凝聚全球优秀人才的力量才会增强。“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创造,从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变为人才拉动型经济,从招商引资走向招才引智。”王辉耀说。


国家财经周刊:http://www.ennweekly.com/2013/0329/10350.html(作者:马岩)

院长致辞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核心城市,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拥有华侨最多的特大城市,在引进海内外人才、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实现自主创新等方面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

邮件订阅

  

联系方式

电话:020-31056144
传真:020-31056144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国家数字家庭基地B栋214
电邮:info@scgt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