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 > 出版

国际人才动态 第4期

\
 

  《国际人才动态》是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编辑并发行的月刊,宗旨是跟踪国际人才动态,聚焦世界人才政策创新。

  指导单位: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出    版:《国际人才动态》编辑部

  顾    问:王通讯、吴 江、沈荣华、桂昭明

  总    编:王辉耀        主    编:苗 绿        执行主编:郑金连

  编委会委员:王辉耀、苗 绿、郑金连、郑巧英、马 林、徐 磊

  责任编辑:徐 磊、董庆前、邓 莹、程庆伟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B10室

  电    话:010-6561 1038转8005

  传    真:010-6561 1040

  网    站:www.ccg.org.cn <http://www.ccg.org.cn>

  邮    箱:malin@ccg.org.cn

  邮    编:100004

  ★本刊免费寄送国家有关部委办,全国人大、政协、国务院参事室、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国家科技园、高新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知名企业等。

  ★本刊为行业内部交流资料,如您对《国际人才动态》有好的建议或意见,或需索取本刊资料,或对国际人才的相关研究课题感兴趣,欢迎您与我们联系。

  国际动态

  OECD教育总览2012

  1. 高等教育从业人员比例不断增加

  根据OECD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中拥有高等学历的就业者的收入平均比初中毕业生高58%,这一收入差距在2010年时扩大到了59%。这种差距不仅仅存在工业化国家,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的高等学历的就业者收入最高,他们与初中毕业生的收入差距已经与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基本一致。

  过去十年,在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实现了大幅的增长,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0年的31%。尽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大幅增长,同时,成员国的国内市场出现低迷,然而拥有高等教育的就业者的收入仍然十分丰厚。这一现象证明,即使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知识经济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经合组织成员国女性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在不断增加,从2005年的60%增加到2010年的69%,同期,男性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48%增加到55%。

  从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教育程度对子女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66%;父母只接受过高中程度教育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37%;父母只接受低等程度教育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只有20%。

  2. 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留学生

  2009年,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平均为6.2%,其中丹麦、冰岛、以色列、韩国、新西兰和美国的教育投资比例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而37个调查成员国中只有5个成员国的教育投资比例低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它们是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斯洛伐克共和国和南非。

  从1995年到2005年期间,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公共基金投入占高等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1995年为78%,2000年为77%,2005年为73%,2009年为735;私人资金投入占高等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平均上升的幅度达到5%,而墨西哥、葡萄牙、斯洛伐克和英国的上升幅度达到10%以上。

  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平均达到62%,其中有49%的年轻人会在25岁以前接受高等教育。从1995-2005年期间,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增长了25%。

  2010年,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共接收410万国外留学生(按国籍),其中来自中国、印度和韩国的学生占国际留学生总数的52%。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接受国际留学生的人数是其成员国出国留学人数的2.7倍。

  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每个国家接受国际留学生的人数占世界国际留学生人数的比例都超过6%;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留学生主要来自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土耳其和美国;国际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卢森堡、新西兰、瑞士和瑞典的比例达到其学生总数的10%,同时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丹麦、爱尔兰、卢森堡、新西兰、瑞士、瑞典、英国和美国的高级研究项目中,国际留学生人数的比例超过20%。

  3. 外国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外科研人员在发达国家科研人员中占了很大比重,其中瑞士、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生物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材料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中超过40%。而在外国科研人员的多样性来看,日本和瑞士的外国科研工作者来源较为集中,其将近60%的海外科学家会集中来自四大移民来源国中的某一国家;巴西和比利时的海外科学家的来源也较为集中,有50%的海外科学家会集中来自四大移民来源国中的某一国家;而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的海外科学家的来源较多样化;海外科学家的来源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德国和瑞典,只有33%的海外科学家会来自四大移民来源国中的某一国家。同时,在海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也会积极参与祖籍国的科研合作研究:

1  移民科学家参与来源国科研合作的比例


所在国

与来源国进行科研合作比例 (%)

澳大利亚

46.1

比利时

55.6

巴西

29.3

加拿大

法国

35.8

57.7

德国

39.0

意大利

56.8

日本

43.5

荷兰

53.4

西班牙

38.0

瑞典

56.7

瑞士

50.3

英国

44.0

美国

37.4

  随着发达国家人口的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国际劳动力市场中的外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下面是世界主要国家的外国劳动力构成:其中澳大利亚主要的外国劳动力主要来源于英国(21.1%)和中国(12.5%),比利时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德国(15.2%)、法国(15.2%)和意大利(13.0%),巴西的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阿根廷(16.0%)、法国(14.0%)、哥伦比亚(12.0%)和秘鲁(12.0%),加拿大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英国(13.5%)、美国(13.5%)和中国(10.9%),英国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德国(15.2%)和意大利(10.4%),美国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16.9%)和意大利(12.3%),日本的国际劳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33.7%)和韩国(11.6%)。

  美国采取措施加快创新创业

  1. 促进中美留学生交流项目

  美国国务院管理的富布赖特交流计划:“富布赖特计划”为研究生、学者和专业人员以及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专用拨款。美国国务院向中国教育部所批准的125所中国参与机构的中国学者和学生提供以下富布赖特项目资助,每年有将近100个名额。自1979年以来,超过3,000名中美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中美富布赖特项目,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非常有声望的学者和领导人。

  美国政府在2012年9月建立“10万人留学中国计划基金会”推动其在2009年11启动“10万人留学中国计划”,其目标是到2014年,使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人数达到10万人,并在未来的中美留学生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2. 改革专利系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2011年9月16日,奥巴马政府通过了《美国发明法案》,这是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对专利法律进行的全面修订。《美国发明法案》通过新的专利系统来鼓励人力和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入创新和创造产业领域。

  美国专利商标局采取更加便捷的专利注册程序,从而使专利发明人迅速的将发明专利投入市场,从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提升美国经济。

  (1)新的专利申请将会在1年内予以审查,并对小企业的专利申请费给予一定优惠

  (2)为了解决专利申请大量积压的问题,美国专利商标局将会在底特律和密歇根设立办公室,并雇用当资深工程师作为专利审查员,加快积压专利的审批。同时,在2014年夏季前再增设两个新的专利审批办公室。

  3. 政府通过助学贷款,帮助低收入家庭大学生

  佩尔助学金于1965年设立,是联邦政府设立的助学金,旨在帮助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佩尔助学金不需要受助者偿还,奥巴马政府将佩尔助学金的最高额度增加到了5550美元,同时助学金总额接近360亿美元。佩尔助学金的受助者从2008年的600万增加到2012年的950万。

  同时,为了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对于年收入低于180000美元的家庭的大学生,政府设立了美国机会税收抵免政策,为其提供每年2500美元的学费补助。

  减轻学生助学贷款的负担:奥巴马政府停止对学生贷款私人银行的补助,而是将400亿美元的补助直接补贴给学生。同时规定学生毕业后的还贷率的最高额度不得高于其工资的10%(原来为15%),并从2014年起对于贷款年限大于20年(原来为25年)的贷款者予以减免。奥巴马政府的“按收入还款计划”(Pay as You Earn Plan)在2012年惠及了160万名大学生贷款者。而且,对于同时申请联邦家庭教育贷款(Federal Family Education Loan)和直接贷款(Direct Loan)的大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合并贷款的方式,从而节省0.5%的银行利率。

  

  3. 美国华人青睐在加州创业

  根据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报告显示,在美国创业的华人大多会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创办自己的企业:49%的来自大陆的华人和81%的来自台湾的华人创办的企业坐落在加州。而印度和英国的移民企业家更倾向于分散在美国各地创办自己的公司。

  苏格兰政府通过奖学金计划吸引留学生

  苏格兰政府为吸引国际留学生,从2009年起设立了苏格兰十字奖学金计划,每年为200个到苏格兰留学的外国学生奖学金,奖金额度为2000英镑,资助在苏格兰攻读本科,研究生或博士生课程一年的学习。资助对象为来自加拿大、中国、印度和美国的国际留学生。该奖学金是苏格兰政府为吸引最优秀的留学生到苏格兰读书的一大举措,奖学金面向的专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创意产业、生命科学、技术、金融服务和再生能源领域。

  苏格兰大学物理联盟(SUPA)博士助学计划自2005年成立,每年为留学苏格兰的留学生提供高达15个全额资助的博士奖学金名额,以及超过100个物理学相关课题的博士学习机会。在申请全额博士奖学金的同时申请人也可以申请苏格兰地区的其他物理学相关课题的奖学金。SUPA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天文学及空间物理学、凝聚态物质与材料物理学、能源、核和等离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光子学和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同时,苏格兰地区的所有物理学博士生都可以SUPA院校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各类教育及培训活动。SUPA大学成员如下:阿伯丁大学,邓迪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赫瑞瓦特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西苏格兰大学。

  法国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法国政府每年将投入财政预算的20%用于教育,是世界投入最高的国家之一。在高等教育方面,法国将超过1.4%的国内生产总值投入高等教育。在公立大学,政府直接负担了每个学生大部分教育费用(1-1.4万欧元/年)。因此,在保证高质量文凭发放的同时,注册费始终保持在世界最低水平。法国没有区别对待外国学生:无论国籍,对学生的入学标准一视同仁,所颁发的文凭和注册费也与本国学生一致。

  2013年3月,法国大使馆推出新版France Excellence奖学金项目支持中国优秀学子圆梦法兰西。该项奖学金项目由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和法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处设立,旨在协助中国优秀学子实现其留学计划,在我国共有30个名额,获得者每月可以有767欧元的奖学金,同时每年可以获得240欧元的补充医疗保险。奖学金项目面向的专业领域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法律和新闻传播学等。

  2012年,法国高等教育署在中国境内发放了10000余份留学签证,目前共有35000多名中国学生在法留学,2015年预计将达到5万人。从专业看,受中国学生欢迎的热门专业有以下几类:44%的学生申请的是管理、金融、经济,22%的申请工科、理科(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等),14%的学生申请语言、文学,申请艺术、文化、设计、时装的占8%。

  日本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根据Fukao和Kwon的研究报告显示,1996-2006年期间日本的就业岗位缩减了350万的背景下,新成立的创新企业和跨国公司却可以为日本增加就业岗位,同时研究报告显示年轻公司相比知名企业更容易在取得好的业绩。因此,未来日本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依靠新型的创业公司。

  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创业,日本政府为全球化、开放式、智能型和社会推动型的企业提供相关的孵化器服务。例如,孵化器“影响日本”(Impact Japan)、“创业周”(Startup Weekend)和“日本卫星项目”(Japan Satellite)和著名的“开放网络实验室”一起为日本国内的创业家提供了技术指导、办公场所和风险资金,从而在日本国内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

  为建立从下而上的创业社区文化,日本政府不断改革其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采取灵活的现代化的方式管理企业家创业。日本在2013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排行中名列第24位,在2013营商环境排行中名列第24位。

  韩国大力引进海外劳动力

  自2000年以来,韩国政府通过放宽工作签证和国籍要求等措施,加大引进海外劳动力,其2013年的移民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2.8%,达到150万人。而且韩国政府加大引进低技术工人,2013年的低技术工人的配额比2012年增加了5000人,达到6.2万人。

  为了方便外籍劳工取得入境资格,将其在劳务输出国的韩语考试次数增为每个季度一次。同时对于韩国国内就业期间不更换工作岗位的外国劳工再次入境免韩语考试和就业教育培训。

  新加坡政府出台政策吸引海内外人才

  1. 吸引本国海外学生回国就学

  新加坡教育部为吸引海外的新加坡裔的儿童回国读书,提出了六个专门的服务项目:

  1.出国儿童计划:新加坡教育部为打算出国的新加坡儿童提供了保留学籍的服务,当他们回国时可以直接进入他们原来就读的学校学习。

  2.住宿资助计划:新加坡教育部为父母在国外工作的儿童提供住宿方面的补助,补助额度达到住宿费的50%或者100%。

  3.海外小学入学测试:新加坡教育部会为海外的新加坡儿童提供注册服务,他们将享有和新加坡本地儿童同样的权利。

  4.学校适应服务:新加坡教育部将会为海外的新加坡儿童提供学习体验班,使他们能够可以预先熟悉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从而在回国后快速适应新加坡的学校生活。

  5.学校注册:新加坡教育部为回国就学的新加坡裔学生提供了多种方式的优惠条件,他们既可以直接联系学校进行相关的入学办理,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教育部的协助来选择特定的学校就读。

  2. 新加坡出台奖学金计划吸引海外中小学生

  新加坡教育部加大对海外低龄留学生的吸引力度,实施了专门的海外留学计划,为海外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1)东盟奖学金计划:东盟奖学金计划面向的对象主要是东盟国家中GCE A-LEVEL(英国高考)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提供奖学金,参加这一计划的学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此计划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迎接未来挑战。新加坡的东盟奖学金目前面向的国家包括文莱、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近期将开放的国家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和缅甸。

  (2)香港奖学金:新加坡政府为香港的优秀学生提供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全程的奖学金。香港小学生奖学金主要为香港的小学生提供从小学2年级到小学5年级的课程学习,最后他们将可以参加小学离校考试(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 PSLE)并获得证书。同样,获得香港中学奖学金和大学预科奖学金的香港学生可以在新加坡的选定学校中学习。而获得大学预科奖学金的香港学生如果在高级水平考试(GCE A Level)获得优异成绩的话,可以直接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本科奖学金。

  (3)印度青年奖学金:新加坡专门针对印度学生设立了两个奖学金,包括A * STAR印度青年奖学金和SIA青年奖学金。

  A * STAR印度青年奖学金,该奖学金为印度学生提供从中学2年级到大学预科2年级为期4年的奖学金,学生将参加高级水平考试并获得证书,同时,奖学金将根据学生的成绩每年进行调整。新加坡政府在班加罗尔、加尔各答、金奈、新德里、孟买设立申请中心,申请者可以选择就近的申请中心进行考试。奖金在初中阶段为2200新元,大学预科阶段为2400新元,同时免费为奖学金获得者提供学校宿舍和往返机票。一次性提供400新元的补助,同时免除学费和参加中级水平考试(GCE O Level)和高级水平考试(GCE A Level)的费用。

  SIA青年奖学金,新加坡航空公司专门为印度高中生提供为期两年的大学预科阶段奖学金--SIA青年奖学金,其奖金额度和相关补助与A * STAR印度青年奖学金的预科阶段基本相同。

  (4)中新奖学金项目:新加坡为了中国学生前去新加坡发展,而提供的政府奖学金计划。该计划挑选中国学生首先前赴新加坡读书,然后在毕业后一段期限内留在新加坡工作。该项目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新加坡教育部共同负责。从1992年起至今,一年选拔一次。该奖学金项目共有三种:SM3(高三项目)、SM1和SM2(高二项目)。报名者须参加由新加坡教育部于10月份举行的笔试和面试。笔试项目包括:综合能力、数学和英语。新加坡政府为奖学金获得者提供生活补贴、安置费和往返机票,并免除学费及住宿费。

  以色列政府引导风险投资,促进创业人才集聚

  以色列是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被誉为“第二硅谷”。风险投资的发展为以色列集聚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风险投资在以色列的发展最初是为解决就业问题。而由于政府对风险投资的促进,以色列的风险投资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为以色列集聚创业人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首创”(Yozma)项目。

  首创项目主要是通过投入巨资设立基金,并进行风险投资管理制度设计,来扶持风险投资行业。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公司,独立管理基金运作,同时还规定,每个首创基金必须联合一家外国机构、一家以色列当地的金融机构共同运作。这样可以保证更多的私人部门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发达的风险投资使得以色列成为了创新企业的孵化天堂,支持和培育了大批小型、微型科技企业,并支持他们上市。2009年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为63家,超过全欧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的总和,甚至超过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四国的总和。

  

  国内动态

  中国梦激荡“第三次海归潮”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人员回国总数已达到109万人,其中,近五年回国的达到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7%。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继上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的两次留学人员集中回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与前两次的2000多人和18000多人相比,第三次海归潮不但在数量上有了大的飞跃,而且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地推动作用。

  目前,中央层面“千人计划”已引进3319人,各地各部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达数万人。为了让海归们能够更加舒心地回国工作,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积极发挥作用。2012年,2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进一步降低海外人才获得中国“绿卡”的门槛。

  同时,我国中央和地方努力营造和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也是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的重要原因。全国已经专门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112个,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260多个,入园企业超过1.7万家,4万多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北京、天津、湖北、浙江等一批接轨国际的未来科技城也正在加速崛起。

  随着海归潮的累积效应的不断显现,会有更多海外人才回到中国创新创业,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和职业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共同实现个人和整个国家的中国梦。

  致公党吁完善“绿卡”制度,方便海外人才往返

  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是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国家高层明确放弃“海外华人”、“海外华社”等带有中华民国色彩的称谓,改称五千万“海外侨胞”和“海外侨社”,朝着消除海内外民族割裂,承认海外中国大陆移民是中国人的正确方向,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当前,人才引进前期评估与后期跟踪服务机制不完善,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影响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人才移民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引智环境,坚持用国际化视野引进海外人才,用国际化标准完善体制机制,用国际化要求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为此,致公党建议:

  第一、对政府资助项目建立和完善引智绩效适时、动态、分类评估机制。重点做好人才、项目引进前期评估,两年后可进行中期评估,同时设定合理年限做长期评估;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对于着眼长远发展所选择的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扶持。

  第二、加强统筹协调,有效整合资源。在保证政策延续性的基础上,研究建立海外人才创业创新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统筹机制。放宽对科技入股量的限制,帮助留学人员企业进入资本和金融市场,完善研发失利的风险补偿退出机制等。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

  第三、搭建海外人才合作交流平台。海外人才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不仅仅依附于创业园区之间的交流合作,更需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及专项资金支持等来保障合作创业平台的建立,实现海外人才交流合作的绿色通道。

  第四、保护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对海外人才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发展的过程中遭遇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纠纷,应整合专家资源提供法律援助和智力支持,并设专项资金支持。对引进重大技术创新的合作人才,应加强审查力度,避免知识产权风险和法律风险。

  第五、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居住发展环境。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体系,对于国家急缺人才可参照国际同行薪金水平;建立海外人才创业导师库和优秀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案例库等制度;以国际化标准培养本土人才,完善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制度。

  海外高中学校进军中国市场

  由于我国留学生的不断低龄化,海外许多高中学校想进入中国市场,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2013”北京站中,总共有400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院校和机构参展,其中有50所世界各地的高中来到中国开拓他们的市场,占到总参展院校的15%,而在2011年高中院校只占到总数的5.6%。

   精英培养专题

  如果说哈佛大学是世界知识精英屹立不倒的精神殿堂,那么肯尼迪政府学院则是国际公共管理精英人才的聚集地和培养基地。无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前世界银行长佐力克、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还是前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新加坡总统李显龙、香港前特首曾荫权等都从这里接受了系统的公共管理培养,更不用说肯尼迪政府学院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的教授,因而肯尼迪政府学院不愧于世界公共管理人才摇篮之称。本专题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 高度国际化、多元化的生源

  从肯尼迪政府学院建立的初始阶段,学院就打破了国界的局限,致力于为世界各国培训新一代的公共事业领导者。它拥有15个研究中心和机构,30多个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和学位课程项目。2010年,共计2860名学员参加了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其中49%的学员来在海外140个不同的国家。肯尼迪政府学院有46000名校友,分布在全球的200个国家和地区,充分体现了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国际化。

  现在,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有44%左右是国际学生,来自80-9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以学院的学生有具有很强的多元化国际背景和多元化的专业领域。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从教导不同的学生中来学习和提高。

  同时,大约有90%的留学生毕业后不会在美国工作,通常他们会回到他们祖国工作。多样化的留学生构成不仅使课堂里的观点的多样化,而且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置身于课堂中会觉得像是在联合国开国际会议,因为能够听到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发言,这些能够帮助学院学生了解各国文化和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不同思路,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多角化的认知视角。

  每年肯尼迪政府学院都能够吸引大批的精英人才到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培训。由于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自身定位是一所职业学院,因此其生源背景相对多元化,来自各式各样的部门机构:政府公务员、国际组织、军队、新闻媒体、民间组织/非盈利机构、企业。学生的年龄跨度也比较大,从“60后”一直到“80后”均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学生们的背景多元、经历多样,使得课堂上的讨论氛围活跃且充满挑战性,再加上顶尖的师资力量,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良性循环不断地从世界各地吸纳人才,并且将他们培养为精英中的精英。

  2. 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在肯尼迪政府学院任教的教师,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者”,“教师(学者)-官员-教师”是他们常见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许多教师在学术研究达到一定阶段后,是有机会投入到实际工作中验证它们的;同时,在公共管理领域表现卓越的高级官员也有机会返回校园重新投入学术。在美国,教育领域与政治领域之间存在着一条相通的管道,使两个领域中表现优秀的人才得以相互流通。所以,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许多人曾经在重要的国际组织、联邦和地方政府、总统顾问等部门担任高级职务。

  哈佛肯尼迪学院在120名左右教师职位中只设立了30名固定终身教授职位,把45%以上的职位让给来自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高官,学院内设有院长组成的五人聘评委员会,专门审评外聘教师,一般聘期为五年,最长为十年。这种聘用教授的机制使肯尼迪政府学院可以始终把握政府和全球公共管理的最新趋势,并保证公共管理案例全球化,更新快,现实性强,使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这既对政府执政能力和绩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激励机制,也是其能成为“国际化”学院的主要原因。

  3. 多元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课程设涵盖了政治科学、经济学、法律、工商管理学、工程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分析、政府管理人员分析方法、管理人员数据分析、实用政策分析、管理政府机构、民主国家的管理、政治管理和机构管理、政府和非盈利机构财政管理、管理机构的改变、政府和私营机构战略、人才资源战略管理、谈判分析、政府伦理学、组织学等这些跨学科课程构成了学院的课程骨架。

  除此以外,学院拥有自己的课程设置风格,为了培养职业精英,学院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的行政管理能力、熟悉经济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谈判、沟通和演讲的技能等。学院并没有将单一的模式套用到所有学生身上,而是在强调主干课程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选修不同类型的课程,为自己量身定做培养方案。

  在每个学期之初学生选择课程时,肯尼迪政府学院会为学生提供一份被称为“课程集市”(Course Shopping)的课程清单,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和教授教师,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实现双向选择的机制。通过选课,学生原有的项目界限,国别界限被彻底打破,上课时学生会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上课,这样会接触到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国家的文化。

  学院为了丰富教学方式,特别设置很多极具特色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学习小组、模拟管理、案例教学、名人演讲、政策辩论、研讨班、角色扮演等。在课堂上,老师会让学生先假定问题发生的场景和背景,然后让他们思考在与其他部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会遇到的细节问题,并让学生们说出他们头脑中想到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集体讨论,群策群力地达成共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有些课上,老师会给出案例并要求学生现场模仿或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案例的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在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可以互相启迪和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哈佛大学还经常举办就业宣讲会和工作坊,提高学生的能力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4. 精英云集的肯尼迪论坛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每周都有一次肯尼迪论坛,所有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和学者都可以参加,肯尼迪论坛经常邀请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领导人,知名学者专家和企业领袖来进行论坛交流,讨论近期的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公共事件,论坛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生活体验。从1978起,肯尼迪论坛已经举办了一千多场,与会者达65万人,通过电视、远程会议和互联网进行收看的人数达到几百万。其中包括乔治·布什、戈尔巴乔夫、凯萨·查韦斯、贝蒂·弗莱顿、屠图大主教、埃伦·约翰逊·瑟利夫、比尔·克林顿、南希·佩洛西、杰拉尔德·福特、戈登·布朗和康多莉扎·赖斯等。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可以经常聆听到来自全美和世界各地各界领袖的声音,并能和哈佛优秀的教授一起对话,这里没有等级之分,没有国别之分,也没有师生之分,思想和创新是唯一重要的要素。

  肯尼迪学院还会不定期利用晚宴时间还举办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学生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会针对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例如,在讨论JP摩根大通如何实施它的退伍军人安置规划的晚餐讨论会上,邀请JP 摩根大通的退伍军人事务项目的执行董事内特·赫尔曼(Nate Herman)和莫琳·凯西(Maureen Casey)参加讨论会,这样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就能够直接接触到第一手的真实资料,而且能与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进行更有成效的交流,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可以学到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的实践经验,从而让学生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实际项目运作中。

  肯尼迪政府学院信奉学术必须与实践结合的信条,将知识广泛的传播是这一信条的主要体现。肯尼迪政府学院拥有自己的刊物,从而可以将学院的老师、学生和校友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向全球发布。肯尼迪政府学院的三种院级刊物,《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期刊》(Harvard Kennedy School Magazine),主要以新颖的生动的方式介绍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新闻透视》(Harvard Kennedy School Insight),主要通过专家的采访来介绍肯尼学院的最新研究;《影响力》(Impact)是一个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季刊,主要是全面的介绍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知名教授的研究。同时,肯尼迪政府学院也积极支持学生出版刊物,其中共有六种,每年出版一次,它们在谷歌的政治类搜索中排在前列,主要内容是刊登政策制定者、从业者和学者对热点问题的深入解析。这些刊物包括《西班牙裔政策研究》(Journal of Hispanic Policy),《肯尼迪政府学院评论》(The Harvard Kennedy School Review),《非裔政策研究》(Harvard Journal of African American Public Policy),《妇女政策研究》(Women's Policy Journal of Harvard)和《非洲政策研究》(Africa Policy Journal)。

  5. 职业加油站项目

  肯尼迪政府学院不仅开设了许多学位课程,而且还为在职人士提供了许多相应课程,例如,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Mid-Career MPA)是一年制的公共管理硕士。它对申请者的基本要求是:7年的公共管理领域的工作经验和学士学位。本课程为处在职业生涯中期的成功人士而设计的,MC/MPA的培养目标旨在加强想要在自身所处的公共服务领域或者想要成为领导人的职业精英的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学员的年龄最大的超过60岁,还有坐轮椅车上下课的残疾人。这不仅体现了肯尼迪政府学院为职场中的成功人士提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还反映了其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

  肖恩·拉什(Sean Rush)是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A Worldwide)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他是肯尼迪政府学院2007届的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拉什参加这个硕士课程是为了开始新的职业,它能使他的商业才能,对公众利益的热情和筹集资金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他的这几种能力使他赢得了一个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志愿者职位--肯尼迪基金会主席。他在谈到为期一年的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Mid-Career MPA)时指出,来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职业背景的同学给了他不同凡响的学习经历,55岁的他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世界观,然而课余时间的互动和课堂讨论同样深深影响了他的世界观。谁说年纪大的人不能学习新东西!他现在的工作是帮助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的人们,这需要他用不同以往的方法来指导他的组织的项目和服务的运作。如果他没有参加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还会用原来的眼光看待组织和它的能力。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是1967届的职业中期公共管理硕士,他创建了世界经济论坛(WEF),他获得了丹·大卫基金会(Dan David Foundation)100万美元的奖励,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笔奖金,他决定建立一个世界经济论坛的子项目--新领军者年会。

  6. 学生终身受益的校友网络

  肯尼迪政府学院建院75年来拥有了4.6万名校友,他们来自于203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岗位遍布政府、私人企业和非盈利机构等许多部门。这一遍布世界的校友网络可以为肯尼迪政府学院在了解和解决相关地区的公共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使其能对其做出快速的反应。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校友都非常珍视校友身份,他们会永远以能成为校友社团的一员而骄傲,而且他们坚信,随着校友社团的人数的不断扩大,它对肯尼迪政府学院和肯尼迪校友的帮助会越来越大。27任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指出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成功来自于精英网络的建立。如果已经有了一批精英,就可以招募到更多的精英,把他们集中在一起会做得更好。哈佛肯尼迪管理学院有专门的校友委员会,校友委员会有20名志愿者组成。它的作用是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服务,还通过一些团体和活动可以更好地团结校友和应对突发的公共问题。

  哈佛肯尼迪管理学院通过哈佛肯尼迪管理学院、哈佛俱乐部和哈佛肯尼迪管理学院分会等团体将肯尼迪管理学院的公共服务使命带到全世界的各个地区。肯尼迪政府学院还专门建立了专门的奖项来奖励那些为公共服务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肯尼迪政府学院毕业生。它们是校友贡献奖(成立于1997年,19名获奖者)、朱利叶斯?巴比特校友志愿者纪念奖(成立于2006年,2名获奖者)和年轻之星奖(成立于2001年,9名获奖者)。

  7. 中国高级官员培训项目

  肯尼迪政府学院最为重要的三个与中国相关的研究项目由爱什研究中心承担,它们是中国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中国危机管理培训班和上海高级管理层培训班。

  (1) 中国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是一个八周的培训课程,它是从2001年开始举办的,主要是面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培训的目标是提高他们应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中国领导人培训班是在清华大学和肯尼迪政府学院举办的。

  (2) 中国危机管理培训班由国家行政学院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得到哈佛中国基金会的启动基金。课程的主要学员来自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的负责处理紧急事务的高级官员,课程的主要形式是讨论和嘉宾演讲。

  (3) 上海高级管理层培训班2009年开始举办,主要学员为上海市政府的官员。每年有25名上海市政府官员参加为期2周的课程学习,然后在第三周学员们参观其他美国城市来更好地了解美国的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运转机制。

  

  CCG动态

  CCG举办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联谊会

  2013年3月21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2013访问团暨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联谊晚宴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协和厅举行,与会嘉宾欢聚一堂,交流思想,共叙友谊。本次论坛联谊晚宴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办,并得到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大力支持。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2013访问团成员、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机构,清华、北大、中央党校等知名高校,欧美同学会,公共管理和商界精英以及哈佛大学中国校友等。此外,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哈佛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王辉耀博士,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Steve Kelman先生,以及国际领袖基金会首席执行长、哈佛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董继玲女士作为演讲嘉宾在席间作了精彩发言。

  本次论坛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校友、中晟科学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彭磊主持。彭磊在开场白中,首先对参加本次论坛晚宴的嘉宾和肯尼迪学院访问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提出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在促进中美人员交流合作方面的重要性,并希望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成为中美两国深入发展的纽带。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哈佛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王辉耀博士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首先欢迎各位嘉宾来访北京,肯定了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地位以及在中美交流中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中国海外留学生情况。他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的人数达到300万人,其中有100万人选择回国创业,同时更有大批海外华人选择通过在中国和海外直接往返工作的“海鸥”方式来参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美国奥巴马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中美直接的文化交流,并于2009年推出“10万人留学计划”,旨在促进美国人来中国留学。同时,哈佛肯尼迪学院在中国公共管理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共有超过1万名学员参加肯尼迪学院的MPA和MPP的培训项目和课程。

  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Steve Kelman先生在致辞中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虽然自身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环境问题、社会民生问题等。但在媒体开放、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成效显著。他希望以后能借助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国际领袖基金会首席执行长、哈佛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董继玲女士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当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不断推进改革,同时不断调整和纠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面对如此庞大、变化如此之快的中国,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并用更加全面的视角来解读和审视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并希望那些怀揣“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年轻人能奋发图强,为中美的互利共赢做出贡献。

  晚宴结束后,参会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探讨了下一步进一步合作的相关意向。

  背景介绍: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于今年1月13日晚在北京国际饭店正式发起。150名哈佛大学中国校友们相聚北京,架起了一座哈佛大学与中国公共政策的交流桥梁;校友们在碰撞和交流中凝聚共识,在成长和发展中提升价值;公共政策论坛旨在激发更多的中国青年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从而推动中国公共政策朝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CCG主任王辉耀参加国际猎头协会2013年会

  2013年3月7日,王辉耀主任在纽约参加国际猎头协会2013年会,并应国际猎头协会邀请在大会做演讲。国际猎头协会是全球最权威的猎头行业组织,会员遍布世界各地,已经有53年的历史。年会讨论了国际猎头行业中最热门的话题,如何寻找人才,企业董事会人才,全球人才的工作发展趋势,现代科技与人才,中国人才发展等诸多话题,

  来自全世界多个国家的知名猎头机构和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今天在纽约举办的国际猎头年会。全球猎头行业每年的收入达到100亿美元左右,遍布所有的行业,在中国才开始起步,增长很快,但中国企业占全球猎头行业的收入与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极不相称,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猎头行业,重视国际人才竞争。

  CCG主任参加印度Growth Net首届论坛

  2013年3月10日,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从纽约来到印度新德里,应邀参加印度Growth Net 国际会议发起的首届论坛。论坛讨论如何保持新兴发展国家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新的有关世界新兴国家发起的Growth Net论坛。发起者包括达沃斯论坛的前论坛总经理以及九个机构。印度外交部长Khurshld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许多新兴国家,国际组织的政要和有关智库专家参加了该论坛。泰国前副总理Chaipravat、英国前贸易和工业部部长Hewitt、香港亚洲协会主席陈启宗、印度Tata集团副主席Ramadoral,中投公司代表等出席了论坛研讨会。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Ahluwalia、联合国工发组织秘书Panitchpakdi,WTO 副总干事Yerxa出席研讨会并参与新兴国家发展趋势等相关话题讨论。

  CCG主任应浙江省委组织部之邀做人才专题讲座

  2013年3月2日,应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邀请,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资深研究员王辉耀博士为浙江省组织系统领导干部作了题为《国际人才竞争与浙江人才发展战略》的讲座。

  王辉耀博士从最新的国际人才动态出发,介绍了国际人才竞争的新形势、机遇与挑战,以及各国人才政策分析与借鉴,着重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关于浙江人才发展的若干建议。

  人才专题讲座在浙江省委党校举行,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江美塘主持了讲座活动。讲座结束后,王辉耀博士应邀参观了杭州未来科技城,并与杭州海创园、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交流。


院长致辞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核心城市,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拥有华侨最多的特大城市,在引进海内外人才、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实现自主创新等方面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

邮件订阅

  

联系方式

电话:020-31056144
传真:020-31056144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国家数字家庭基地B栋214
电邮:info@scgt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