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赢得国际人才竞争?
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这是人民日报昨天发布的一条消息,无疑也是一条令人深思的消息。
中国顶尖人才流失的大背景,是国际人才竞争相当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对国际人才竞争颇有研究的王辉耀先生曾有一个不错的总结,称当前人才竞争的竞争空间全球化、竞争对象高端化、竞争手段多样化、竞争格局多元化,以及竞争方式日渐制度化,如此等等。
近些年来,国家对创新发展高度重视。高层一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什么才算创新型国家呢?一般而言,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绝大多数。
有一组数据可以反映中国的创新能力。2012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整体指数中排名为第34名,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1%,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7%。2011年,中国知识产权对外依存度高达60%。这些不够完整的数据已经清晰表明,中国距离一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尚有不小的距离。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跟体制、投入等密切相关,也跟人才数量和质量(包括顶尖人才)密切相关。应当说,中国颇为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拥有庞大的人才资源存量。也就是说,中国对人才有极大的需求,主观上也很重视,但为什么没能吸引顶尖人才、留住顶尖人才,反而是人才大量流失呢?
2008年,中央启动“千人计划”,分批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年来,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已有近百万留学生回流,其中高层次人才两万多名。按道理,这样的数据应该能提升人才的流入率,而不是流失率全球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流失率高,主要体现在顶尖人才上。这表明针对顶尖人才的发展体制机制,还有许多障碍尚待排除。
某一个时段人才流失率较高,还可以通过吸引人才回流的方式加以解决,但若体制机制的障碍不除,则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一边努力引进人才,一边又留不住人才。引进国外高级人才为己所用,一些西方国家早就有成熟做法。较为优厚的待遇自不必多言,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通过提供理想的平台、灵活的移民政策和国籍政策来引智引才。顶级创新、创业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稀缺资源,既如此,未来在引才和留住人才方面,确实需要在讲求务实的同时,还需更丰富的想象力与吸引力。
有关部门已经表态,要以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引进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对于顶尖人才来说,光是物质方面的吸引力是不够的。要留住人心、人尽其才,关键还在于,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使用的体制性障碍。
当然,一个社会宏观的综合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也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比如,环境质量不佳、治安环境糟糕之地,岂能留住人才?各类人才对于发展地点的选择,不只是从事业角度考量,也会考虑自然环境是否易居、子女教育条件是否合适等多方面的因素。说到底,能够留住人才的社会,必然是综合环境优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