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报道精彩书摘 作者专栏 名流推荐样本名单购书指南

精彩选摘

 

 

第八章之第四节:

  整合平台的四大利器

 

借船出海固然省心,但终非自由之地。

对于开放式人生来说,如果能够搭建自己的平台,当然最好不过。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整合资源,打造自己的事业平台呢?

根据对200多位成功人士人生经历的研究,具有如下意识的人最受人欢迎也最有整合力:赢意识,沟通意识,团队意识,全局意识,制度意识。

1.共赢才能长赢

竞争并非都是零和游戏,双赢、多赢、共赢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已经成为从古到今的共识。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对方心情的人,不必担心自己的前途。”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在金融界、证券界、大建筑公司出现了许多漏洞,暴露了日本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本性,也暴露了日本社会背后的人际关系,以及过于自私、利己的积弊。日本必须从自私向与世界协调的方向转变。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不打算大幅度转换价值观,日本就要成为世界的孤儿。”

共(双)赢意识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的,自己获利也不伤害别人。不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不要进行零合竞争,大家不是敌对的双方,甚至有时候,你还需要宁愿自己吃亏,把大头的利润让给别人。

8-2:人际利益的处理模式

 

●利人利己(双赢)

●两败俱伤(输/输)

●损人利己(输/赢)

●独善其身(无交易/赢)

●舍己为人(输/赢)

●好聚好散(无交易)

共赢思维能给人生和事业带来太多惊喜,甚至是做事和做人都必须要具备的思维意识,也是我这次采访调查的那些开放型成功者的共识。譬如我熟悉的高群耀,他现在是新闻集团的副总裁兼星空传媒(中国)的CEO,还曾担任微软中国的总经理,他过去在Autodesk集团任职期间,就因为重视与中国有关方面沟通合作,注重共赢,而获得了从公司到中方政府的一致好评,高群耀将其概括为:“我们跟政府合作掌握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如何扮演一个可被信赖的合作伙伴,一定要共赢:政府赢、客户赢、原厂商赢。”

一个真正力求成功的人,还应该对财富抱有开放的心态,拥有“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共赢意识。我个人力量有限,但也在2001年时和来自加拿大的朋友一道,在北京远郊延庆县的长城脚下捐资建立了“加拿大使馆-王辉耀希望学校”。我在欧美同学会商会,也连续五年参与组织慈善晚会。如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如蒙牛乳业的创始人和董事长牛根生,就将自己和家人所持的蒙牛股份全部捐出设立了一个“老牛基金会”,公益对象、慈善对象为“三个面向”:面向教育事业,面向医疗事业,面向“三农”事业。目前,股份市值已突破40亿元。2008年南方雪灾基金会就联合蒙牛集团捐赠了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救灾。从2005年至2008年已向公益事业捐出5000多万元。单从商业角度而言,这种共赢意识也非常值得提倡,能树立很好的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品牌。

共赢才能长赢

赛伯乐(中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1996年在美国创立网讯时,从中国大陆招聘了30位名校毕业工程师到美国工作。现在,这些工程师个个都变成了百万富翁,而且很多人都还继续在网讯工作。他说:“许多创业家都和我提过这种‘让身边的人全变富翁’的感觉,简直远比自己成功还爽!尤其是当初质疑你的那些人,现在全都谢谢你,还叫他的孩子孙子通通谢谢你。”

实华开电子商务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强,创业初期因为没有注意核心团队的共同利益,而经历过教训,他说:“管理团队非常重要。我过去的一个教训,就是融了很多钱,5000多万美金,但是没有给团队什么股份,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在管理团队当中,应该让他们跟你互动,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启明星辰CEO严望佳则这样谈论企业与职员的双赢:“员工加入你的公司当中,就意味着将员工的前途和未来与公司的未来捆绑在一起……公司必须对他们负责,要是对公司没有情感上的认同他们是不会加入启明星辰的。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

曾创建Netscreen公司的邓锋则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快乐的环境。什么才是快乐的环境?首先,员工在这里能学到东西;第二,有挑战性;第三,人人都能有贡献;第四,同事之间的团队合作非常好。”

2.沟通必须时刻进行

在硅谷,大多数创业型企业成员都是技术专家,尽管他们在技术嗅觉方面拥有超乎常人的灵敏度,但他们的缺点就像他们的优点一样明显,即缺乏创建一个强大公司所需要的在销售、资本、市场等方面灵活运作的丰富经验。由于这些创业型公司在初建时往往缺乏完善的职能分工,因此当创始团队的成员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看法不一致时,如果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致使刚刚建立起来的公司毁于一旦。

每一个人的个性、经验、知识有所不同,世界因此才变得丰富多彩。一份事业的成功,不是强迫每个人去削足适履,而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成为团队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样,一个成功的团队维系成本最低,个人的个性也得到最大的张扬。

因此,无论作为领导者还是合作伙伴,我们都要善于使人们自愿去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即使你的见解更加合理或优秀,这时,也需要用更加睿智的方式,让别人在接受你的意见的同时,又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和真诚。一味硬生生地说教,只会破坏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换个思维方式进行考虑,如只是提出建议,让对方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得出你想说明的答案,不是一个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更聪明的方法吗?所以孔子在谈人际关系时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沟通决定一切”

惠普中国公司高级副总裁舒奇主要负责惠普中国政府事务和战略发展这两个部门的业务,他认为在政府事务工作中,“沟通决定一切”。而且不仅仅是政府事务工作中,在所有工作和个人生活当中,学会沟通和及时沟通都是重要的素质。舒奇回国后做过各种职位的不同工作,跟无数人打过交道,他发现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其实都是在沟通不恰当的情况下产生的。

为了让员工理解沟通的重要性,舒奇还专门做过一个培训实验:两组,每组10人,传递同一句话。结果传到最后一个人那里,常常会得到完全不同意思的话。这是因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经过多重叠加,信息就可能出现完全变异,所以在工作中,舒奇一直强调“沟通”的作用。而舒奇关于沟通有两大原则:

“一是惠普自己做得对不对,是否符合法律。如果都没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怕。二是如果有错误,自己要勇于承认,主动去改变。信誉危机是要过度计算的,所以如果真的是企业做错了,不要去忙着辩解,更不能敷衍塞责,而是要去做改变,去积极补救。”

北京第一次申奥,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东、西方文化上的沟通。当时在蒙特卡罗,不仅是代表团,中国举国上下都有种胜券在握的感觉。但著名主持人杨澜却发现了中澳两国在文化推广方面做法非常不同:北京代表团是一个少女童声合唱团,训练有素,甜美可人;竞争对手悉尼的代表团则是老少妇孺、高矮胖瘦不同,他们拿着各种小旗,来到蒙特卡罗的各个酒吧、咖啡厅、餐馆,推广自己的城市。因为缺乏文化的沟通,这种区别使西方人觉得北京代表团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而悉尼的方式一来没有语言障碍,二来给人一种亲切随意的感觉,三来符合西方人通行的文化观。同时,因为缺乏沟通,也使国际上对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进步和改变都缺乏认识。因此,北京第一次申奥失败还是有其必然原因。杨澜后来回忆说:

“当时我就觉得双方沟通完全是鸡对鸭讲,不在同一个轨道上。这也是我离开央视去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就觉得自己还年轻,不应该留恋于当时所取得的所谓的名利。我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去见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了解这个星球上更多的人群与文化。”

在这个星球上,薪水最高、最有权势、最有影响力的人,通常都是出色的沟通者:政治家、企业家、娱乐、体育等各行业的超级明星。而在新华商中,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的背景,拥有沟通的智慧,也是其成功的一大原因。

曾担任过微软中国和盛大总裁的唐骏,曾被媒体称为“打工皇帝”,如今又要创造了十亿期权的中国职业经理人“高薪神话”,当被人问起从跨国公司中国区的掌门人到中国本土公司的CEO,他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的一贯法则是什么?唐骏的回答只有六个字:尊重、沟通、共赢。他认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需要一个好的自身职业素质,还需要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跟种子一样,有好的种子,没有良田,也不能生长得很好。”

3.建立你的团队平台

在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激烈,千变万化。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胜出,必须要有一个对市场反应迅速、高效高能的人才团队,包括核心团队和员工队伍。

整合平台能否成功,标志之一就是有没有建立起一个团队平台。

任何团队都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凝聚在一个平台下合作与工作,就算是一群狮子,如果不团结,兽中之王的威风也会在内耗中消失,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谓的“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羊,胜过一头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山的树、木、石、土手牵手,紧密联系,因而才能绵延起伏,抵御个体所不能的风雨,这便是大山的生存原理。

建立高适应性的团队,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找到一个能凝聚人心而有使命感的目标;第二,有能力找到人才;第三,这些人才必须能够在组织内进行协作和使用。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就这样认为:“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我们的同事为我们的目标干活,共同努力,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团结在一个企业家底下容易得多。所以首先要说服大家认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让大家来为你干活。”

那么,能够担当核心团队组建重任的领导者,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未来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我曾经对国内众多企业家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未来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其中有这样几份回答。

UT斯达康CEO吴鹰认为:第一,有宽广的心胸;第二,具有国际化的能力;第三,有亲和力和凝聚力(个人魅力);第四,有眼光。

摩克迪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醒生认为:现代企业家首先应该是有能体谅下属的胸怀和站在人前人后的修养,要先有信服才能有追随,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做企业如同做人,企业家的素质赋予企业灵魂。

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大中国区销售和工程总经理李雷认为:企业家应该具备3个素质。首先,他是一个预言家,他的愿景和信念是鼓励员工的源泉,是制定战略计划的蓝图;第二,他要有Leadership,也就是具有包括决策能力的领导力;第三,他勇于承诺与兑现,在资源分配、个人诚信与平等方面负起主要责任。

对于创业者来说,核心团队实际上就是企业创始人团队。“选择了正确的团队领导者,就是完成了80%的工作。”这是很多风险投家投资企业时的经验之谈。在与欧美同学会商会很多海归企业家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凡是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总拥有一个优秀的核心团队。虽然每个企业家关注的侧面不同,但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一个组织核心团队建设中必须注意的要素,非常值得借鉴。

1)人品第一

寻找聪明的好人

在我主持的欧美同学会2006北京论坛创业专场上,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在谈到创业时感慨很多。他说,美国创业者创办一个公司以后,公司马上会被一个管理团队管理,创始人可以专做他最擅长的事情,配套体系可以把公司带上未来。在中国没有配套体系,所以公司的成败跟创始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创始人的悟性和聪明程度够不够,人品怎么样,意志怎么样,是不是能坚持下去,就很关键:“在搜狐我们就讲要找聪明的好人,一个是要聪明,第二个是人要好。”

Netscreen公司的创始人和北极光创投基金合伙人邓锋看来,创始人管理团队的能力和人品将直接决定着这家公司能走多远,而几名创始人能否团结一致,除了共同的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品。他说:“一个公司的创始人,不能因为我做得早我就是创始人,如果做事不行,那你就不配做创始人。”

2)互补性要强

核心团队成员间,最好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包括知识、经验上的互补,也包括性格、能力上的互补。空中网的创始人之一杨宁就表示如果要想寻找好的搭档,自己的经验是首先一定要互补,要找在很多方面都跟自己互补的,而不是跟自己一样的,当然更不是相克的:“当然互补不是冲突,不是相克,这是五行的概念。水火不容,是相克,但是水生金,就是相生相克,这个互补有很多讲究的。”

空中网的“黄金搭档”组合

杨宁和周云帆被商界称作传奇式的“黄金搭档”,两人从同学到同事,一起创建Chinaren网站,一起进入搜狐,一起离开,最后又一起投入全部身家联手创办空中网,并肩作战很多年,也共同经历了许多大悲大喜。而这个二人组合最后能够创业成功,把空中网推到纳斯达克去上市成功,除了凝聚力特强,是打不散的铁杆兄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两人互补性非常强,两人一动一静,一张一弛,正如杨宁所说:“我们俩不但性格不一样,几乎方方面面都是互补。”

杨宁和周云帆办公室一样大小布局,连秘书都是同一个人,业余时间也都爱打高尔夫球,但性格上却有区别。周云帆生性外向,无论什么时候走到哪里,永远都笑容可掬。杨宁则生性腼腆,后来由于频频接受采访,才慢慢练就出口才。去年,我组织对海归杰出人士进行大规模采访时,他曾谈起自己的这个伙伴:“我和周云帆在一起很互补,周云帆是一个对数字非常敏感的人,而且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而在市场前瞻性、对用户喜好把握能力方面比较强。做企业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你经常会有很冲动的时候,另一个人会及时地泼一些冷水,这种搭档之间的互补性格,很有可能能够成就更大的事业。比如雅虎的两个创始人杨致远和费罗,费罗是技术天才,而杨致远则有很不错的商业思维和头脑。”

3包容性很重要

在这个世上,要想做一番事业,必须具有识人的眼光。这也是作为领导者整合人才资源的第一条件。但光会识人还不够,还要有敢于用人的魄力,容人的雅量。不能像武大郎开店,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大行不顾细谨,成大事者历来都是心胸似海之人。

高层管理者要学会包容

携程网是典型的团队创业的产物,由于是团队创业,于是,不少人质疑公司高层如果有分歧会不会影响日常业务发展?梁建章坦然表示:“我觉得包容性是很重要的,越是高层的领导,他能包容的人越多。我们几个管理层成员,分歧也有,但都是健康的。一开始的时候,包括模式的确立,大家都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的分工非常明确,都是互补性的,大家的决策越来越准确,争吵会少很多很多。”

不仅仅是企业创业需要包容,在我们人生慢慢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包容心也是非常珍贵的品质。我在心态开放一章中已经做了详细的叙述。在进行人力平台整合的时候,由于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观点分歧更是经常的事,包容就显得更加重要。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事不三思,恐怕忙中有错;气能一忍,方知过后无忧。”

4.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张懿宸的全局意识

中信资本是由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两家香港上市公司联合创建的。建立初期,恰逢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9·11恐怖袭击,世界经济领头羊的美国经济低迷。受此影响,香港等地经济形势到2002年依然没有好转,一些著名的大投行不得不裁人。“机不可失”——张懿宸却这么认为,大家都裁员,他反而打算借此聘请一批业务拔尖人才。

“凡事都要想得长远。”在组建中信资本的过程中,张懿宸说:了解投行的人都知道,投行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做投行的前两年就要先投钱把人养活,然后再挣钱。在有人才的前提下,业务才能建起来。

管理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

艺术界有个说法,“巨匠手中无废料。”熟练的工匠,可以让每一块不论大小的材料发挥作用;有灵魂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独特的体制和文化,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正是整合力的神奇功效,通过调整职能、改换位置、优化配置就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

整合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统揽全局的事情,如果没有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注定担当不起这一使命。

“四懂”律师才有竞争力

武晓骥牵头创建的君合律师事务所是中国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之一,这家以涉外事务和非诉讼业务闻名的事务所甚至于1993年在纽约设立了分所。在我主编的《创业中国》一书中,他认为在国外律师事务所大批进入中国的今天,一个中国律师要在市场中要站稳脚跟并成为一个优秀的竞争者,光有“三懂”(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懂国情”,有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

“扎实的法律基本功是前提;懂外语是为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办事习惯,能够和国外投资者沟通;懂经济是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个人认为,除了以上3点以外,还应再加一条懂国情。要在中国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各种民事法律关系,仅靠法律知识很难把握得恰到好处。对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律师来说,懂国情也是国内律师的优势。当然,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合格律师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不发达地区,律师的业务主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关证券、期货、股票的内容少一些。在发达地区,这方面内容多一些。因此,做一个合格律师,首先要对执业领域的‘国情’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进而对全国的‘国情’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即使国外律师进入中国市场,也不会处于被动的地位。”

据有关报道,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人多年来最大的一个系统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上千个单位参加,船上的元器件有数万个,船内的电缆“手拉手”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任何一个元器件或任何一根导线出现故障,任何一点多余物的存在,都会使上万名研制人员的努力功亏一篑。工程总指挥也必须考虑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地使飞船满足载人要求,并如何用零缺陷的管理确保成功。

他指挥神舟五号飞天成功

凡是对项目有重大影响的环节和系统,总指挥袁家军都能准确地把握住,并且力争做好每个环节的协调。对型号研制中的主要人员,他善于“经营”好大家的情绪,并从中总结出一套理论——工作效率等于人的智力乘以情绪:“飞船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一定要创造气氛,让唱主角的同志心情舒畅,让扮配角的同志明白自己在系统中也须臾不可缺,这样整个团队才会和谐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奔跑。”

袁家军说:“把非常复杂的、要求非常高的飞船研制变为例行公事一样简单,这是我在管理上所追求的目标。”

统揽全局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包含了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的概念,这是大兵团作战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特别在一些超大型工程的领导管理上,必须要有全局意识,善于通盘考虑工程的方方面面,从战略高度把握和协调战役战术动作。比如美国著名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工程;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三峡工程。没有优秀的统筹能力,没有人员的整合,不可能完成如此大团队的合作项目。

  

 

 

推荐阅读

 

自序

导言

成功以“人”为本

找工作之简历篇

找工作之面试篇

找工作之职场新人

构建人脉圈子之从身边人着手

建人脉圈子之结交重要人物

构建人脉圈子之善接触陌生人

 

精彩选摘

 

人生也需要“风险投资”

大学生需要培养国际化观念

开拓人脉圈子的几个基本路径

找准真正的自信和人生坐标轴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员工

从学生时代就要学会职业策划

青年人如何进行职业策划

 

全书选载

 

自序

导言 开放时代的成功

第一章 心态开放

第二章 视野开拓

第三章 拥有自信

第四章 富有胆略

第五章 有效策划

第六章 行动力

第七章 创造力

第八章 整合平台

第九章 人脉圈子

第十章 塑造品牌

 


友情链接人民出版社//欧美同学会//欧美同学会商会//商会2005委员会//成功母亲网//王辉耀主页//王辉耀博客

 

开放人网(www.kaifangren.com)版权所有

联系出版社:E-mail: ccpph@126.com    Tel:010-65275285

联系作者:E-mail:wanghuiyaoemail@vip.sina.com    Tel: 86-10-58207950